在我國的古典園林的設計當中,大家見到噴泉的身影還是比較少的,這主要源于我國的古典園林崇尚自然的緣故,比較注重天然的水態(tài),而
噴泉水景是人為形成的動態(tài),所以在我國的古典園林當中運用的比較的少。
具相關的記載,我國古典園林當中很早就運用噴泉水景等設施了;
《漢書·典職》記載:在漢上林苑中有“激上河水,銅龍吐水,銅仙人銜杯受水下注”的設施。
《洛陽名園記》記述董氏西園中有水自花間涌出。有的水景保存至今,如建于南宋淳佑年間(1241-1252)杭州黃龍洞的黃龍吐水。
《賈氏談錄》記載:“唐代華清宮御湯池中“有雙白石蓮,泉眼自甕口中涌出,噴注白蓮之上”。
在18世紀的時候西方的噴泉水景才傳入中國,對當時的園林設計發(fā)生了一些改變。
最為著名的就是圓明園西洋樓前建造的“十二生肖”噴泉了,它比較大的特點在于是由人工操縱的提水機械──龍尾車扭水旋轉上升,形成高位水,由機械控制,每隔一個時辰(相當兩小時)由十二生肖依次噴水,到正午時分,十二個生肖同時噴水。
那么近年來噴泉水景的運用與發(fā)展就更大了,在各大城市當中都能見到大大小小的噴泉水景,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建設當中必不可少的設施了。